三育人工作
近三年来,我校工会在校党委和省教育工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江苏省教育工会事业发展三年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积极开展建家活动,推动了校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带动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作。根据苏教工[2000]34号"关于召开实施'温暖工程'经验交流暨表彰会的预备通知"要求,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深入开展建家工作,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我校工会在90年代初便提出了以建家工作为契机、以建家工作为龙头,以建家验收为手段,全面带动工会工作上新台阶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三年来,以《江苏省教育工会事业发展三年规划》为指导,对建家工作涉及的"展、创、树"活动、教代会制度建设、送温暖工程、女工工作、青年教师素质培养、工会干部自身建设、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思考与设计,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和规范,使建家工作落到了实处,并收到了比较好的综合效应,在广大教职工中获得了较好的声誉,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称号。如98年省总工会授予我校为争创文明职工活动先进集体称号;98年省教育工会授予我校"先进教工之家"称号;2000年中国教育工会授予我校"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称号。
根据省教育工会颁发的《在宁高校教工之家评比标准》,结合我校多年来建家工作的实际情况,96年校工会制定下发了《南航部门工会教工之家评审验收条例》,经过三年的实践,根据新形势下建家工作的要求,99年5月校工会将96年制订的《南航部门工会教工之家评审验收条例》进行了修订,由于这几年我校在建小家活动中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措施落实、工作扎实、求精求实,已形成了一个着力塑造自我、共创文明新风,关心学校大事、参与民主管理、心系教职工疾苦、奉献爱心真情及注重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的局面,形成了以建促评、以评促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先进工会小组和先进、模范小家,其中有获省劳动模范、全国(劳模)优秀教师称号的周儒荣教授、获航空工业总公司十佳优秀教师称号的胡寿松教授、获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的郭秉衡教授、获省文明新风家庭称号的薛忠云、刘桂珍家庭、98年获省总工会授予的"模范小家"称号的无人机所部门工会和获2000年江苏省师德模范称号的徐海燕、优秀教师群体称号的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二、全方位,多层次,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
关心教职工生活疾苦,把温暖送到广大会员的家里,是工会组织的天职;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突出维护职能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我校在贯彻实施省教育工会"送温工程"工作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积极开展"送温暖工程",并向贫困学生、灾区以及扶贫挂钩单位等社会延伸。
1.互助互济会工作全面展开,入会率逐年递增。
在九六年由无人机所、人文学院等单位近300人参加互助互济会的基础上,于98年、2000年根据省教育工会《关于贯彻省总工会互助补充保险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在宁高校互助互济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2000年互助互济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两次下发了关于做好我校教职工互助互济会工作文件,分别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建立了互助互济基金管委会;建立了困难教职工动态档案;"第一责任人"帮困职责到人等。校党委对此十分重视,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荣珏同志分别在全校党总支书记、部门工会主席会上进行专门动员、布置。各部门工会在党总支的关心支持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层层动员、宣传,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由于准备、宣传工作做得较充分,入会率逐年递增,据统计98年为80%、99年为89.8%、2000年为94%,大部分院系入会率为100%。98年《中国教工》第九期转载了报导我校开展互助互济工作的消息。
2·"第一责任人"职责到人。
近几年来我校工会、各部门工会主要领导始终将关心教职工生活疾苦,把做好困难教职工的送温暖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做到工作有计划、经费有渠到、运作有依据、对特困教职工承担"第一责任人"责职到人,措施落实。首先,确定了由部门工会和校工会的两级管理模式,各要做到五项工作;对各级工会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进行动态管理),确定"联系人",做好"第一知情人"工作,经校工会福利部、互助互济管委会会议协调、平衡困难教职工的"困难程度",并尽量做到准确、合理、公平。"困难程度"分为一般、中等、特困三等。一般困难教职工为所在单位给予补助,中等困难教职工为学校给予补助,特困教职工为互助互济会和学校同时给予补助。如自互助互济会建会以来,基本按文件要求运作,截止目前共有20多位教职工分别获得了省教育工会、学校,发给的400~1100元不等的互助互济补助,总计补助款1.5100万元,充分体现了互助互济会帮困救助机制的优越性。如99年初机电设备厂在一篇题为互助互济会帮他渡难关"的报导中这样说道:"职工周运林因患脑血栓几乎成了植物人,他的家属又没有经济收入,这使家庭生活越来越困难,今年春节前家里几乎已无钱买米。就在这时校工会、厂工会及厂领导送来了互助互济会等补助款1100元,使他家渡过了难关过好了春节"。自年98~2000年,共有69人获得了学校的补助,总计补助款1·62万元;根据航空宇航学院等9个部门工会的统计,共有276名困难教职工获得了本单位给予的补助,总计补助款6·78363万元。
重大节日为"困难教职工走访日",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由各级党政工领导分头前往走访、慰问。特别是每年岁末年初之际,工会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困难的教职工的生活问题,及时把上级工会及学校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家里,使他们能和大家一样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对生病住院的特困教职工,校领导由党办、校办、工会、人事处、离退休处的负责同志陪同还去医院一位位地看望,亲自把补助款、慰问品、鲜花送到他们手上,并衷心祝愿他们早日康复。当这些教职工家庭接到补助款时,心中都非常激动,他们感到这送来的不仅仅是补助款,更重要的是送来了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在他们最困难捍的时候,党组织和同志们没有忘记他们,希望他们战胜病魔、振奋精神,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奋发努力,为建设一个新南航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陪同省教育工会的领导重点走访慰问知名学者,劳模、优秀教师等,表达省教育工会对他们的问候,祝福、鼓励和感谢使老师们深受感动,感谢省教育工会对自己的关心,并再三表示要更加奋发进取,努力拼搏,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子女入学涉及千家万户。长期以来在校党委的重视下,工会将在职教职工子女入学作为为广大教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的一件实事,长抓不懈。三年来,各类学校分别录取我校子女为:南航附中小升初共录取113人、转学2人;初升高照顾录取7人、转学2人;中山中学初升高照顾录取4人;小学择校生15人,转学、借读19人(博士后子女6人)。特别是随着学校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各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将会有数十位优秀中青年人才被引进或留学回校工作,其子女就学、转学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我们深有体会地感到,子女就学、转学等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对引进人才起决定作用,因为考虑子女能否有比较满意的就读学校,也许比住房问题考虑的更多些。就今年初至目前,帮助办理了小学转学、借读11人,其中9人因搬家(从卫桥家属区搬到西院家属区),其子女从中山门小学转至御道街小学,另外是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子女,其中俄罗斯专家之女借读御道街小学、年青专家郭万林之子借读瑞金北村小学;还帮助办理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引进的优秀骨干教师刘思峰之子转学至南航附中高三就读。为他们三人的就读,不仅校工会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三所中小学为此也尽最大的能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帮助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如俄罗斯专家之女因语言不通,御小教导处从一年级开始调课至六年级,安排她语文上一年级、数学上六年级、英语上五年级等,瑞北教导处克服了4升五年级学生满额的困难特例招收,南航附中校领导也网开一面,满足了该生到特色班的要求。使家长、子女都十分满意,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充分反映广大高考子女家长意见,同时协助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思想工作,今年学校还指定工会同志首次参加了本科生的招生录取,为各批次的录取提供素材等等,切实为高考子女家长做了一件实事。
4·关心教职员工疾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五必访"是各级工会始终不渝坚持开展的日常工作;教职工因病住院治疗,工会干部组织员多次进行探视,慰问,送慰问品,让他(她)们感到集体的温暖;青年教师结婚生小孩等工会干部都会主动组织工会积极分子操办;教职工搬家,因公出差后的孩子照料等行殊困难,工会会及时予以帮助;年底请离退休老同志参加迎新联欢会,并请他们与在职教职工聚餐,送上一份礼物以表祝贺。
民航学院、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等部门工会干部积极动员广大教职工,先后为突患重病或遇突发意外事件的特困教职员工进行捐款,这不仅及时解决了这些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单位全体教职工给他(她)们送去了一片深情厚意,同时也表明了广大教职工一人有困难,大家齐相助的良好风尚。校工会委员、女教职工委员会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副主席张静同志不仅个人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还经常带领部门工会委员,向全院教职工发出倡议,在教职工中多次开展捐款捐物,要求广大教职工都献上一片爱心,设?爱心基金",99年初共同捐助598级特困生,为他们提供部分生活费。经过她的努力和工会干部的努力工作,共捐集到14000元,资助18位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每人每月逐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费。
每年重阳节,校工会与离退休处为年满70、80、90岁的教职工祝寿,给每位寿星赠送精美的影集、生日蛋糕,与老人们同吃长寿面,使老人们深切地感到其乐融融。
5·心系突区、奉献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在我校师生中,这歌就是硬棒棒的行动,他们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向困难教职工、贫困学生、灾区以及扶贫挂钩单位等人民奉献出一片片爱心。总计捐款50余万元、5万余件物品。在每次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中,都会有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充分展示了南航人热爱祖国、心系灾民、血浓于水,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特别是我校师生员工为扶贫挂钩单位,累计捐款3万余元,衣物3万余件外,于97年11月为大兴庄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分别建立了"希望书库",当年捐赠书籍900余本,挂上了由校党委书记小校长姜澄宇教授亲笔题写的"希望书库"门匾。今年"六一"前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捐书献爱心活动,募集书籍千余册。以补充这两所学校的希望书库。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校团委的同志认为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智,96年初,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五个一希望工程"活动,校团委号召"每一个团员每一个人每一个月节约一元钱支援一名失学儿童"。活动一开始就在全校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前校长、朱剑英教授为此专门题词"心的呼唤,爱的奉献"。先后有60个团支部近2000名团员光荣地担负起资助人的责任。共资助失学儿童40余人。南航的"五个一希望工程",给穷困的乡村送来了春风,在一颗颗爱心的关怀下,孩子们不仅重返了校园,还取得了可喜的战绩。条洪衬谢霞同学,不负众望,终以545分的成绩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
我校"五个一希望工程"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航空报》、《江苏科技报》、《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服务导报》、《金陵晚报》、《淮阴日报》等多家新阐媒体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省扶贫办向国务院。汇报工作时,以《南航大四百学子画同心画》为题,五个一希望工程"的开展情况,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98年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春雷计划"先进集体。今年"六一"校团委将受资助的46名孩子们接到学校,让他们与大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加强交流与沟通与资助他(她)们的大哥、大姐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并将单纯的物质资助,向精神资助延伸。此外,校工会常委、伊宁卡、教师度健、御苑宾馆钱浩希经理(代表宾馆)、外语系吴新跃老师资助了1~2名失学儿童,至初中毕业。每年,部分部门工会自发组织以不同方式深入该乡,送衣送物学习用品,进行扶贫献爱心活动,以寄托他们对贫困老区人民的融融深情。
6·积极、有序开展教职工疗休养。
每年,我校工会把开展教职工休养工作列入当年的工会工作计划,专门召开疗休养工作会议,给各部门工会下达当年休养的人数、时间、地点及工作要求;在经费下拨的问题上,党政领导既高度重视,又大力支持,每年拨专款,据统计98~2000年,学校共拨款28万元;校领导有时还亲自参与或检查、指导。三年来,校工会采取集中(每年暑期,安排1~2条旅游线)与分散定点(每年的5~8月,每半月厦门、桂林两个疗养点各安排两人)的形式,先后组织了280余名获奖教师及附合条件的教职工(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教师)在风景秀丽的青岛、烟台、威海、蓬莱、千岛湖、雁荡山等地旅游或在厦门、桂林休养点休养。由于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会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学校教职工对校工会开展的教职工疗休养工作非常欢迎,也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