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近期,我们十四名继续教育学院应用外语系的英语教师,因参加加拿大UBC大学开办的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项目的培训,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旅途。
经过10个小时不到的飞行,终于到达了大洋彼岸──温哥华。温哥华夏季的平均最高温度一般在26度左右,这些天却异常地高出三四度,对于我们这些长江下游沿岸生长的人来说,这些年早已对盛夏38度的高温习而惯之,区区30度简直还是我们心中的南京晚春印象。
还记得在飞机上鸟瞰温哥华主城区的全景时,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平坦,极少的高楼,星罗棋布的低矮洋房遍布所有视线。这里果然是可以用去过的同事所说的“荒凉”来形容的。打听着去超市、闹市、书店、唱片店的路径,寥寥的话音未落,大概已经明白这里所谓适合生活的真谛其实是适合养老,安详到匮乏活力,沉寂到难免压抑。大约是因为纬度高的原因,居然可以这么意外的多留住了许多阳光,太阳大约九点才姗姗落下,即使没有了喧嚣的夜生活,还是可以在暮色凉风里安静地进入梦乡的。
不过在第一次的CLASSOBSERVATION上才算是遭遇真正意外。是TRACYHALL的听说课。做过自我介绍后,TRACY说她竟然去过南京,还说她曾在南通电大当过老师。这世界实在是太小了,居然不可思议地在这里找到了这么亲近的关系。她也大呼NOWAY!
难得盼到了稍微轻松的周末,和几个同事一起去了DOWNTOWN,第一次坐上SKYTRAIN,跟南京的地铁上海的轻轨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印象不同的是对温哥华的印象,先前到底是没有时间出去玩,只觉得温哥华到处是别墅般的低矮房舍,原来高楼都集中在了DOWNTOWN,这样的规划实在是不错的,据说当年国民党时期的南京政府也曾有过类似的南京格局规划图。
一路没有目的地游荡,看到一家中国人开的小礼品店。我们三人居然在里面买足了200加元的东西,着实是意外的血拼。闹市区靠海边的STANLEYPARK也是不得不去的。国外的公园基本上都是免费开放的。这个公园也不例外。先是租了三辆自行车,工作人员看我们个子很东方,把坐垫放到最低位置,然后就是我们的快乐上路。这一路的风景果然碧海晴天,幸好带上了可以遮挡烈日的外套。这样惬意恣意地行走在海边大道上,心情明显也开阔蔚蓝澄澈起来。只是海风夹着咸咸的味道,恐怕一时还是有点不适应,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想起从前爱骑单车在南京在老家穿街过巷的自己,借着这眼前的一片蓝,把许多不该忘记的故事再次留在了记忆里。
到温哥华自然是要去2010冬奥会的运动场之一。上山唯一的途径就是坐缆车,价钱不菲,也顾不上心疼,个个摩拳擦掌,想在雪地上撒点野。近半个小时的缆车才达到目的地,诸多女同事都有些恐高,不过还是掩饰不住一丝兴奋。尤其是发现了一面湖水,似乎是人工开凿,加上背景里的雪山蓝天,我们这七八个人个个POSE不停,尤其是一些女生还摆起了YOGA的姿势,天人合一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吧。大约这也是这些天来最最开怀的时刻,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热闹。
魔鬼般的三周终于暂告段落。写不完的作业,读不完的阅读,没完没了的PRESENTATION和TEACHING,OH,MYGOD!如今回想这样的经过是如何经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可时间带来生命的馈赠和学习上的收获自然是丰硕的。加国之行,虽未能真切细致地感受所有,但好在皮毛已掠,风土人情也多少在每日的来来往往里感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