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航教工报  2006第7期

“都江堰”的情结

来源:校工会发布时间:2011-03-10访问次数:3

20年前,我曾去过成都,观赏过都江堰这一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我还记得曾赤脚趟过竹笼填充鹅卵石筑就的飞沙堰。今夏,我有机会再次前往成都,决定重游都江堰。那是我们在成都的最后一天,都江堰是我们临行前的最后一个参访地点。旧地重游,似有今非昔比之感,尤其是游览中的一段小插曲让我难以忘怀。

都江堰是我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都江堰,在景点163号导游小唐的带领下,我们迈步走进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喷泉池中的四根卧铁,听讲解得知它们是作为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标志,分别埋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同治年间、民国十三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卧铁的沧桑立刻把我们从现实带向了久远,沿着通往伏龙观的道路两旁,龙嘴喷泉、鲜花点缀,在一株株银杏树间,矗立着历朝历代在治理都江堰的官臣塑像,让世人永远敬仰。

伏龙观,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在伏龙观中,导游带我们来到都江堰全景模型前,详细地讲述了都江堰工程的运行机理。都江堰不是在江中筑坝分流的引水工程,而是在江中顺水作堰,利用河道河岸的地形和流体力学原理自动控制引水量、泄洪和排沙的。工程除了庞大的水网河渠之外,主要由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的功能是从江中分流出一部分江水到内江,在江中离堆那里打开一道20多米的引水口----宝瓶口,引入江水进入水网,其余的江水仍回到岷江,而引水流量则是靠飞沙堰的高低来控制。当发洪水时,由于河道弯曲,水流受离心作用对宝瓶口的冲击减缓,自动控制水量。岷江水流湍急,泥沙含量高,加之地质复杂、流量大,筑坝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即便是筑了坝,当时也解决不了调控水流和泥沙沉积的难题。都江堰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工程运用了水流力学的原理,筑起分流堰,在河道拐弯的地方,开凿宝瓶壶口,用河水的高低和水流的急缓自动调节引水量,解决泥沙的沉积难题。听着讲解,我不由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听完模型讲解,我们首先前往宝瓶口参观,宝瓶口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站在离堆上俯视宝瓶口,口外水流平缓,旋涡四起;口内大概是落差的缘故,水流渐渐变得汹涌澎湃。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从离堆过索桥,在金刚堤乘电瓶游览车直奔“鱼嘴”观光点。“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可能是由于近期雨水少的缘故,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岷江似乎很温顺,江中的导流坝、沙石、滩头都清晰可见。这让我惋惜没能见到洪水漫过飞沙堰的壮观场面。

在我们离开“鱼嘴”向大门返回时,突然我发现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挎包不见了!我惊呼不知在何时何地把包给丢了,小挎包中除有一部新买的手机和部分现金外,最重要的是身份证也在其中。一时间我头皮发麻,心急如焚。没有身份证,不要说下午机场的机票取不到,无法返宁,就是呆在成都也无法住宿呀!当确认挎包是在往返“鱼嘴”的路上丢失时,导游小唐以其镇静而肯定的神情安慰我:“不要着急,只要是我们工作人员捡到,那就不会丢!你们等等,我马上回去找。”说完就一溜烟快步返回“鱼嘴”,我也情不自禁地跑步跟上了她,当我们赶到乘游览车处时,一打听,站长告诉我们:挎包被丢在了游览车上了,工作人员已交给了“鱼嘴”景点管理员处,听到这个信息,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导游小唐陪着我乘车赶往景点管理处,当我拿到失而复得的挎包时,心中感慨万分:都江堰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我连声向导游小唐道谢,可她却淡淡地说:这没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最后在我一再要求下,她才同意和我合影留念。事后打听才知道这163号导游名字叫“唐萍”。这个名字和“都江堰”三个字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联系我们

编:210016

联系号码:025-84892218

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席信箱

  • 工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