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航教工报  2005第7期

我 的 老 师——献给教师节

来源:校工会发布时间:2011-03-10访问次数:2

我当老师二十多年了,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教书生涯也使我感到非常充实,尽管生活依旧清贫。我愿意对着蓝天、对着大地大声喊:我爱讲台,我爱学生,这是心里话。这也都是我的老师们培养的结果。

从小到大,我的老师很多,有些老师真的像春雨、像园丁、像灯塔、像阳光一样,对我的情感、信念、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了无法衡量的作用,文化知识的传授当然也很重要,但人生征途的步步向上的引导就更重要了。

我第一个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我的母亲,她从16岁开始教书。她教书的理念极其朴素,就是爱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哪个学生家庭困难,哪个学生脸上有蛔虫斑,哪个学生缺少本子、笔,哪个学生成绩下降,她都比他们的父母还要着急、难过。亲自去家访、去谈心,去做工作,或者用奖励的办法自己掏钱给他们买学习用具,并抽出时间给他们补课。六、七十年代,妈妈经常收留贫困学生吃住,别人说我妈有好多养子。我记得小时侯家里真是学生盈门,笑语喧天,即使寒暑假都有学生跑几十里地来看妈妈,和妈妈谈心里话。最感人的是妈妈多次在学校、在讲台上昏倒,都是学生及时送妈妈去医院,并轮流看护。每一届毕业生照相时学生都争抢着簇拥在妈妈身边。一本本照相册比全家福还宝贵,那都是学生送给妈妈的留念。我于1978年参加高考时,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年寒假回家,听说S老师已经逝世,我顿时惊呆了,耳边响起了那幽咽绵长的二胡声。我上中学阶段,一个矮个、驼背,但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师教我们物理,就是S老师。我们当时正在窜个子,就有同学在擦黑板时故意与老师比高矮,但很快我们就对老师佩服得一塌糊涂。他的课讲得概念清晰、有节奏,板书很整齐,字漂亮得让我们偷偷在下面模仿。他出身不好,又有残疾,很大岁数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好象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树林边看书,假期也是一个人住在学校没明没夜的看书学习。七六年闹地震,他带领我们团支部搞一个地震观测点,每天要做观测记录,按照要求画曲线、填表格。无论骄阳似火,还是雨雪交加,他都带着我们同学干得一丝不苟。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时,常常可以听到他拉二胡的声音,那曲子的忧伤、缠绵与深沉我们当时是不懂的。我常常想,在“读书无用论”的年代,我能在恢复高考时顺利考上大学,最最感谢的就是像S这样的老师。

大学四年级时,系领导请来一个加拿大籍的老师,我们的校友,她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叶嘉莹教授。她那不同凡响的风度神采真是震了,高贵、典雅,外修内美,文质彬彬,如洛神一样翩翩走上讲台,令我们全体同学的心都醉了,现在还记得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抢座位的情景。她的课上得激动人心,这不仅是因为她对古典诗词解说的非常细腻、丰富,观点非常独到、深刻,中西贯通,知识渊博,有自己的学术体系,语言非常流畅、优美;最最重要的是,在她那感发人心的解说中,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她在解说杜甫诗歌时,联系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从抗战漂流到西南联大,从大陆情结到海外思乡,她用亲身的体验,把杜甫诗歌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爱国主义精神阐发得淋漓尽致。每一堂课我都是热泪盈眶,真无异于醍醐灌顶,一次次受到爱国主义和人生信念的洗礼。

叶先生说她是一个普通教师,她的使命就是教书,在讲台上弘扬祖国的文化。她从没有寒暑假,从没有个人的享乐,只要能抽得开身就一定回国来讲学(她是改革开放后比较早的回国讲学的海外华人),“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她这样写道。她说要建设祖国的大厦,每一个同学都是人才,她是流落在外的“散木”,但也是祖国的乳汁培养起来的,她要把一生所学全部贡献给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全国许多重点大学讲学,就是为了让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在每一个同学心中开花结果。实际上她以中西融会贯通的文化根底常常在哈佛那样著名的大学讲学,碧眼金发的老外也是要竖起拇指的。想来那时我们学校能付给她的报酬是极其有限的。

我常常对学生说,我是相信灵魂永生的,还相信“加勒比海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能够在美国加州引起龙卷风”,因为我的那些充满爱心与奉献精神的老师的灵魂就仿佛活在我的心里,我也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对我的学生能够起到应有的“蝴蝶效应”。

(本文曾获南航第二十个教师节征文比赛二等奖作者为我校艺术学院副教授)

联系我们

编:210016

联系号码:025-84892218

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席信箱

  • 工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