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有大学生问一位刚刚当选中科院院士的青年科学家:年轻人如何可以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
是啊,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花朵,书籍就是那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那坚固的河床。
然而,200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却在公众的视野中冷冷清清地度过。在这个倡导阅读的节日里,我们却感受不到读书的欢乐!
据2004年的一份全民阅读调查显示,从98年到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而有阅读习惯的人只占到全体阅读者的5%左右。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激烈的今天,在网络、影像的诱惑下,人们似乎已经忘记读书了。
而在学子云集的大学校园里,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段经历让我们对高校学生阅读的缺失感到震惊与心焦。
03年底,梁晓声应邀到桂林的一所大学中文系做讲座,演讲完之后,他留了二十分钟给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研一的学生用纸条提了一个问题。看完问题的作家问那个提问的学生:“中国四大名著你从头至尾读过哪一本?”那个学生没有反应,“外国名著你从头至尾读过哪一本?”那个学生还是没有反应,“俄国文学名著你从头至尾读过哪一本?中国获茅盾文学奖的名著你从头至尾读过哪一本?”那个学生仍然没有回答。
看了这些报道,作为图书馆人,难道我们不着急吗?
要知道阅读是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动力,如果没有了读者,图书馆的大楼盖得再漂亮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不再喜欢阅读了?难道影像的吸引力真得超过了文字?阅读在这个浮躁的商业时代里真得失去了魅力?!
让我们想象一下读书的情景:靠在沙发上,窗外温柔的月光,一边端起清香四溢的茶杯,一手捧着自己喜爱的读物。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快乐的图景!
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智者都热切地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沉醉于文字的内涵与意趣中,领悟着文化的神奇力量。
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多样的情感,好奇、兴奋、如饥似渴、一见如故;有心领神会的愉悦,有豁然开朗的洒脱。当然有时也会沉重甚或悲凉、无奈……人们若是没有这些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该是多么干枯,生活该是多么暗淡啊!
不,不会的。人们不会远离图书的!
可是,图书馆不能再静静地等待了!图书的魅力是永恒的,这一点应该让我们的年轻学子知道!
理想的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在爱书人的眼中,图书馆是一个诗意的栖息地。很喜欢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句诗:“我心里一直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许多参观过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的震憾!这震憾并非来自建筑,而是它那无处不在的和谐、通透与自由的氛围。那是人文理念与服务精神的完美结合。参观的人久久不愿离去,在这里,他们闻到了天堂的味道。
爱书人的天堂,是将读者当作上帝放在心中的。它是亲切的、和善的;它不会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它敞开心扉,用宽容理解靠近读者。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又是一个万物生长、阳光明媚的五月,让我们捧起书本,去享受阅读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