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即将来临的时候,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不禁返躬自省,扪心自问,我不是英雄,不是天才,我是不是能够配得上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是否真正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05年以前,我是一名话剧演员,我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曾获得文化部第九届、十一届““文华表演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国话剧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四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四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荣誉金奖,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
2005年我调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成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但再也没有了鲜花和掌声,没有了追光下的辉煌灿烂。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也就自我安慰,就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度过余生,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了。
在南航,我看到了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他们虽然普通平凡却以自己的信念、追求和奋斗在航空航天的教科领域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著名航空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云铎,1934年考取庚子赔款公费远赴意大利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立即回国投身抗战。1942年任我国驻印度加尔各答办事处负责人,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和盟军主要空中通道——驼峰航线的飞行任务。1949年他投身于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尽管一次次受到政治运动的极大冲击,他始终坚定地相信党,希望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2年7月,古稀之年的云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深情地说:“我向往入党,始终不渝,今日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科研、生产、教育管理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直升机专家王适存教授,1956年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聆听了他老人家关于“你们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回国后他激情满怀地把智慧和才干投注到直升机事业中来,创造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王适存涡流理论”,桃李遍布我国直升机领域。
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陈达院士,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事业,成就非凡。可以退下来尽享天伦之乐的陈教授又执著地跋涉在核医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道路上。
文献如林的赵淳生院士永远都在忙碌着,他炯炯有神的双目,始终关注着国内外最新的科学进展。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他和他的学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着。
高正教授踏踏实实,荣辱不惊,从不计较名利,大力扶植青年学者,默默无闻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因为有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热爱、顽强的奋斗,一个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以自己的生命追求,描绘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汇集成气象万千的海洋,凝聚成伟大壮丽的事业。
榜样的力量鼓舞着我。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就是我的生命。我了解每一个学生,深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我无法漠视那年轻的双眸中闪现的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的钟情,对事业的热爱,我必须针对每一个同学设计出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发展状况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对他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精雕细刻,使他们能够完全进入到戏剧艺术的境界中去,感受到创造性的快乐。而这一切不知道耗费了我多少精力。
其实,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年迈的父母尤其需要我的照顾。最艰难的这几年,我经历了父母重病,母亲不幸逝世等家庭变故,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几乎一刻不停奔波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恨不得化身为几个角色,支撑起白发苍苍的父亲,照顾好积劳成疾的丈夫,托起同学们的舞台。但我心里一直有个坚强的支柱,我是共产党党员,在任何困难面前我都不能后退,前进就是胜利,坚持就是胜利。只要走上了讲台,我浑身就充满了力量,从不放弃作为一个教师的神圣责任。同学同事完全看不出我所经历的巨大的痛苦。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我在2005年获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小品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05年获首届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08年指导小品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2009年获学校“学生最热爱的导师”的荣誉称号,2010年指导学生演出的话剧受到戏剧界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理想和信仰,什么是追求和奋斗,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情。
情注教育,无愧我心,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普通教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