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暑期,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师一行22人乘火车前往山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六天的山西之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历史文化之旅;现实考察之旅。
历史文化之旅:山西,特别是其南部属于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有5000年文明看山西之说。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我们山西之行的突出感受。
我们参观了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领略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北岳恒山的悬空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云冈石窟。我们还参观了雁门关古长城遗址,晋商的集中地、曾经的古代中国金融中心平遥古城,晋商家居古建筑乔家大院,体验晋帮行商之道,领略晋商文化之精髓。
现实考察之旅:去山西之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山西的的情况资料。山西是能源大省,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全国第二(仅次于新疆),而实际生产量居全国第一。每个到山西的人,随处都能感受煤的气息、煤的分量、煤的希望和煤的遗憾。这种高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曾使山西经济高速增长。在煤炭等能源产业支撑下,山西GDP在2001年至2007年间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
这样的模式,也一直让山西饱尝“苦酸”。每年因开采煤炭破坏损耗的水资源就达15亿立方米以上;采煤还造成全省5000平方公里面积“悬空”,引发严重地质灾害面积达294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塌陷面积约94平方公里;因采煤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高达3980多亿元……蓝天白云、明月繁星一度成为山西人的“奢侈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山西省郑重提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口号。“不要带血的GDP!”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我们这次到山西,感受到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果。五台山的清新空气,绿色山林不用多说;“煤都”大同的环境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与印象中过去的大同完全不一样了,绿色的园林树木亭亭玉立,清澈的武周河水静静流淌。各大景区游人如织,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总之,山西之行,收获颇丰,引发了感想与思考。所有这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应该会有所促进,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