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今天,我很荣幸也很高兴作为教师代表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发言。我是1996年5月博士毕业,尔后留校工作。屈指算来,已有15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点体会,这就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个人与学科的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从事教师职业的第一天起,培养学生就成为我们的天职。因此,我始终将教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我讲授过三门本科生课程和一门博士生课程,无论上什么课,我都会精心备课,激情讲授,热情答疑。因为我知道,家长花了多么大的心血,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有的家庭经济困难,他们节衣缩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学生经历了12年乃至更多时间的努力和拼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艰险地考入我们学校,他们所付出的精力和承担的精神压力极其巨大。家长和小孩图的是什么?是为了在学校学到知识,以后能有个好的工作,有个美好的未来。面对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孔,我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来讲授知识。如果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敷衍应付,我将会辜负家长和学生的热切期望,内心会受到道德的谴责。
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上好课的同时,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和体会带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尽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因为这么多年来,我的教学一直得到学生的肯定,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
因此,教学是本,是对我们教师的刚性要求,而科研是充实教学内容的源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
坦率的讲,在大学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对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一方面面临职称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经济压力,因此往往难以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关系。基础研究一般要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等渠道申请获得经费,而年轻教师在撰写申请书时往往没有经验,获得资助的几率相对较低,即使获得,经费也不太充裕。相对来讲,应用开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向课题,获得的渠道相对多一点,经费使用也相对灵活。所以,有的老师将重心放在应用开发上,但应用开发项目一般对完成时间要求很紧,如果委托单位技术力量不够强的话,后续工作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我工作以来,一方面承担一些应用开发项目,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节余下来的经费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结合目前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开展基础研究,并为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作准备。
我自己的体会是,在目前中国的现实状况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都很重要,要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首先,基础研究是自己学术成长的重要方面,没有基础研究,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无法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次,基础研究也为应用开发打下技术基础。我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很快被国内某大公司看上,现在在和我们合作,将该成果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去。第三,选择应用开发项目时,我特别注意该项目是否在工业界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能为国防事业作贡献,只有这样的项目,我才会考虑接受。
基础研究是源,应用开发则是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个人与学科的关系
在学校工作,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本学科平台的支持。而学科平台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我深知这个道理,从留校开始,就参与到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当中,其中电力电子方面的设备几乎都是由我主要负责选型和采购。我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访问交流,争取到我校进入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基金首批设立学校,积极参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等等。我还提议创办了航空电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11届。这些都提高了我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反过来,学科的发展,也为我本人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本学科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和博士生。
因此,个人和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好的学科平台,自己就不可能有好的研究条件、好的学生、以及相关课题的争取机会,研究就会面临困难。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每个老师的积极投入和无私奉献,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