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教工报
酷暑渐去,秋凉暗生,透过绵绵雨幕,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1992年一纸录取通知书载着我对未来的憧憬,送我登上南下的火车直抵南京,当我还来不及惊叹长江大桥的伟岸和东去大江的浩浩汤汤的时候,列车响起了广播员甜美的声音:“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欢迎您来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初秋,怀着无限的期待,我来到了这座江南古城。那时南京的空气是纯净的,天空是湛蓝的。首次离乡的惆怅伴着独在异乡的忐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不想,这一来转眼已是二十个春秋。
南航仿佛是南京这座城市里面的一个院落,南京的四季轮回无不在校园里留下深刻的印记,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秋季。我来自塞外坝上草原,那里的秋天是野旷天低,牛羊遍野,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而江南的秋是迥然不同的。郁达夫《故都的秋》中评论江南的秋:“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这评论是恰当的,江南的秋确是如此。
初秋的南京,一切都从酷暑的炙烤中缓醒过来,渐渐有了活力,秋风渐起,云淡天高。偶尔一场秋雨,顿觉凉爽随至。此时,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为南航注入新鲜血液,整个校园里生机一片,处处书声朗朗,处处笑语欢歌。
一日凉似一日的竹席最先感受到仲秋时节的来临,难怪李清照说“红藕香残玉簟秋”。撤去凉席,收起蚊帐,国庆、校庆就接踵而至了。南航的这个时候是最热闹,最富激情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文体活动精彩纷呈。那时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是原生态的,所有的组织和表演都纯出自然,没有任何的商业包装,获奖歌手也曾一度成为大家的平民偶像。
深秋的南航是最美的,清幽的桂花香飘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火样的红枫矗立在秋风中展现她傲霜的英姿,高大的梧桐褪去绿色的盛装,在秋风摇曳中把金黄的叶子洒向大地……。在林黛玉的眼中深秋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而在我们这群年轻的学子眼里深秋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收获季节,为了收获一个好的成绩,大家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教室和图书馆都是一座难求。然而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的日子并非乏味,忙里偷闲地走进大礼堂看上一场《北京人在纽约》或者《终结者》之类的电影,那个简陋朴素的大礼堂早已成为久远的回忆,然而那里却是我们无数欢乐的发源地。
现在,如果在街头听见有人唱:“把所有的梦用热情点燃,青春岁月熊熊烈火燃烧在风中。把你的名字刻在星星上,每个黑夜抬头仰望温暖我胸膛……”,我一定会对他投以关注的目光,因为这正是那个秋天我们这些七〇后初入大学不久哼唱的歌曲,现在几乎都被人遗忘了吧!然而那个时代的歌曲却会长久地在我们心底留下温暖的烙印。那个时候一部收音机加一部随身听几乎就是时尚的象征。那时没有网络,没有卡拉OK,同学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聚拢在一起,或共论以激扬文字,或同游以指点江山。那时几乎所有人都是金庸的粉丝,手捧一本金庸小说就可以忘却尘世的喧嚣,融入书中的杀伐纷争,侠骨柔情,于是我们偶尔有时也会效仿萧峰、段誉之故事,虽不能剧饮千杯,酒酣耳热之余竟也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豪情胜概。
二十年的风雨,从一个毛头小伙渐届不惑之年,阅历丰富了,人自然多了一份世故和圆滑,就像张孝祥说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然而如流水般逝去的二十年却不曾丝毫冲淡那份永恒不变的同窗之谊和对母校日益浓烈的依恋之情,那些穿过各自人生的丝路花雨走到一起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好吗?
六十年的沧桑,校园里高大的梧桐默默地见证着南航发生的一切,跨越了一个甲子的南航又在这个秋天即将迎来她的六十华诞。六十年的历史,她为祖国输送了数不清的优秀儿女,造就了精英无数。今天,我们每一个南航人都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与母校共同收获着丰硕与喜悦。相比南航六十年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每一个南航人都无异于沧海一粟,然而正是有了千万个与母校血脉相连你我他才组成了这璀璨的万里星空。
正是:“山高水远,几番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
(郑洪源写于南航建校六十周年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