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南航教工报  2004第11期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速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摘要)

来源:校工会发布时间:2011-03-10访问次数:3

在校第五届一次教代会暨第十四届一次工代会上的报告校长 胡海岩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高教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新时期,在学校进入“十五”决战并规划“十一五”发展的关键阶段,我校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次大会,将是动员全校师生夺取“十五”决战胜利的大会,将是群策群力谋划学校发展的大会,也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大会。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报告学校“十五”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构想,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学校“十五”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在国防科工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团结拼搏,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快速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全校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推进办学理念创新。校党委集中全校智慧,注重探索和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的发展战略,以及分三步走、实现五个转变、处理好五个关系等发展思路。今后工作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学校做大做强。二是推进办学体制创新。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2002年国防科工委和江苏省人(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民政府重点共建南航,为我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与总参、总装、各军兵种、各军工集团和民航系统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三是推进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由点到面推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建立学科特区和高新技术研究院,为学科创新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逐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的后勤保障稳定有力;强化计划统筹职能,加强规划、财务管理和招投标制度,一种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更加科学民主的校内体制和机制正在形成。四是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征地工作。2003年初,经党委全委会反复研究论证,并经教代会审议,学校决定在方山大学城征地3600亩,建设第三校区,并以超常的速度获得上级部门批准。但自2004年起,中央严格土地审批制度,我校方山校区的建设遇到了困难。今年上半年,国家审计部门在审计后认为,南航建设方山校区是完全必要的。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暂时尚未见到重要变化。目前,我们仍在全力争取,也看到了曙光。

(二)积极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

“十五”以来,我校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积极稳妥的扩大办学规模。2004年在校生总数为21600余人,比“九五”末增加了52%。其中在校本科生为16100余人,比“九五”末增加了54%。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本科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连续几年均位列省内高校前三甲。2004年在校研究生为4800余人,比2000年增加了212%,年平均递增32.9%。2004年招收研究生1800余人,比2000年增加了185%,年均递增30%,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我校全日制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由2000年的1:6.8提高到1:3.4。学校的规模效益和办学层次明显提高,促进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加大引进、培养教师的力度,通过积极推进校内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了显著改善。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208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为44%,比“九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教授226人,占总数的18.7%,比“九五”末增加了2.4个百分点。副教授352人,占总数的2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6%。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目前教师中有院士及双聘院士6人、博导13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经过“十五”的努力,我校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产出较高、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

(四)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学位点增列取得突破

“十五”期间,学校的国防特色重点学科优势得到强化,省部重点学科进一步加强,纳米科学、超声电机、微型飞行器技术等新兴交叉学科突显亮点。加大理科和文科建设力度,进一步理顺工、理、文三者关系。制定《理科振兴计划》,并启动《文科振兴计划》。出色完成了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第五批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增列工作。现在,我校已拥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7个硕士点,涉及8大学科门类。其中二级学科博士点比“九五”末增加了114%,硕士点比“九五”末增加了102%。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试办研究生院的国家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标志我校已成为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地。经过“十五”建设,学校学科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形成了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有效发挥了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五)加强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通过“十五”前四年的建设,我校图书馆藏书量已达200万册/件(含电子图书66万册),比2000年增长了92%,已经成为开放型、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水准位居省内第一。校园网建设实现了“万兆互连两校区,千兆带宽到楼宇,百兆带宽到桌面”,并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放式数字化教学环境初步建成。我校的总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比“九五”末约增加了50%。此外,还有正在施工的建筑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十五”以来,学校克服困难,用足政策,大力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共有28万平方米教职工住宅完工或即将完工。我校办学条件与“九五”相比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源和良好的服务平台。

(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以本科教学迎评为契机,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进行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办学,推进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研究生公共实验体系和实验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力学教学基地分别通过验收。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四年来新增本科专业14个,建成省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在省部级以上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达300余人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二年名列江苏高校榜首、全国高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七)科学研究势头良好,科技实力稳步提升

四年来,学校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发挥群体优势,不断提高对外争取重大项目的科技竞争力。“高新工程”及型号任务取得突破,军品生产额连年攀升。科研到款连年增加,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项目等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的比例不断提高。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有新的发展,“十五”前三年发表科技论文5626篇,其中SCI收录128篇、EI收录303篇,较“九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四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今年还首次在一年内获得6项省部级一等奖,获奖数持续保持在全国高校前20名。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八)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持续进步,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政治保证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中心,加强了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创新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进行了各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提高了干部的领导能力、责任意识和工作活力。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紧扣时代脉搏,抓住“航空百年”等大事、特事宣传南航,社会主流新闻媒体报道我校的正面信息显著增多。充分发挥校内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校园氛围。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重视源头治理,加强对干部、人事、招生、大项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标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学生工作部门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名家讲坛、主题教育、特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民主治校方面,加强制度化、正规化建设。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重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这几年,学校坚持重大问题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的制度,重视教代会代表的提案落实工作。同时,积极发挥工会在代表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了学校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此外,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时期的校园安全。离退休工作在落实政策性待遇、改善条件、改善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努力。“十五”以来,我校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党组织”,学校多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全国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荣誉。

当然,尽管我们在“十五”前四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剩下一年时间里全面完成“十五”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学校现状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许多差距。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师资规模偏小,学术带头人匮乏,有些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在规模扩大后,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办学国际化程度与学校的办学层次不相适应。学校运行机制尚需完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志们,今明两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冲刺之年,也是承上启下之年。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在全面完成“十五”末期各项任务的同时,及早谋划未来发展。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已经启动“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纷纷成立相关领导和工作机构,研究和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作方案。根据国防科工委的部署,我校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十一五”规划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校“十一五”规划采用以总体规划为顶层、专题规划和学院规划为支撑的新的规划体系,在强化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全局的战略宏观设计的同时,把编制和实施专题规划和学院规划放到了重要位置。根据工作进程安排,我校“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历时一年,到2005年4月底提出规划草案。前段时期,根据中央和国防科工委关于“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有关精神,学校拟定了规划思路初稿。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报告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规划思路,目的是集思广益,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正确制定学校“十一五”规划,必须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只有认清形势,才能理清思路,做好我们自己的规划,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前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加速发展、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将面临如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

1.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执政兴国的使命对高校赋予了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为党实现执政兴国使命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快推进科研事业,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知识贡献。这是我们的重大责任,是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学校发展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结合点。

2.国防科技工业面临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当前,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军事斗争局势: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美国强权单边主义恣意横行,周边21国强邻并起,台独势力活动日益猖獗,国家安全和统一面临更多挑战。为应对这种态势,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国防科技工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我们必须在国防科技工业新的发展高峰期有更大的作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凝练和创新学科专业设置与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解决国防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加快培养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在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3.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大转型。今后5-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呈现如下几个基本特征:发展方式从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转换为以协调与和谐为目标的发展;发展途径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转换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空间布局正在优化,呈现“东部领跑、中部强化、西部开发、东北转型”的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江苏制定了“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我们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边界条件。

4.国内外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使教育国际交流环境更加宽松,国内的一些高校纷纷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大舞台。开放式、国际化是一流大学的必然特征,我们要想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就必须顺应潮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国际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思考自己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国内高校层次结构日渐清晰,任务分工各有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将并存,处于全国高校类型金字塔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学校,在人才培养类型、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贡献方面,分工侧重不同。其中,处在塔尖的已经建立了研究生院、具备建设研究型大学基本条件的精英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主要承担起研究生教育、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三是全国同类高校加快发展,形势逼人。国家启动了“985工程"二期建设,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等决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政策配套上实施“非均衡”战略。我们离前面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差距可能越来越大,后面追赶我们的高校离我们的差距却又有可能不断缩小,甚至赶超我们。同时,一批非国防特色的重点大学异军突起,资源和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以上形势特点,是我们思考和规划学校未来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

三、“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略)

联系我们

编:210016

联系号码:025-84892218

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席信箱

  • 工会微信